您好,歡迎光臨中國通用機械工業(yè)協會!

官方微信

產經新聞/ Midwifery News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產經新聞  >  市場動態(tài)  >  通用機械行業(yè)政策與市場動態(tài)(2024年三季度)
通用機械行業(yè)政策與市場動態(tài)(2024年三季度)
發(fā)布時間: 2024-10-23

2024年三季度,各部門針對制造業(yè)密集出臺新政,為經濟發(fā)展注入新動能,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一批基礎建設、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為制造業(yè)特別是裝備制造帶來諸多利好。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yè)協會展覽與傳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近期通用機械行業(yè)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園區(qū)建設、工程簽約、項目開工等政策與市場信息,看看通用機械行業(yè)將享受哪些政策紅利,看通用機械行業(yè)有哪些市場機遇!

—政策資訊—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30年,重點領域綠色轉型取得積極進展,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增強,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支持綠色發(fā)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綠色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經濟體系基本建立,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廣泛形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取得顯著進展,主要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進入綠色低碳軌道,碳排放達峰后穩(wěn)中有降,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詳情點擊

十部門聯合發(fā)布《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fā)展實施指南》

8月24日,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秘書局(辦公廳、綜合司)聯合印發(fā)《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fā)展實施指南》。其中指出,通過基礎設施降碳,優(yōu)化新能源供給方式,加快推進應用側節(jié)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實施動態(tài)化精準管理等手段,共同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

詳情點擊

六部門發(fā)文強化煤炭清潔利用

9月29日,國家發(fā)改委等部門發(fā)布關于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到2030年,煤炭綠色智能開發(fā)能力明顯增強,生產能耗強度逐步下降,儲運結構持續(xù)優(yōu)化,商品煤質量穩(wěn)步提高,重點領域用煤效能和清潔化水平全面提升,與生態(tài)優(yōu)先、節(jié)約集約、綠色低碳發(fā)展相適應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體系基本建成。

詳情點擊

五部門印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節(jié)水產業(yè)的指導意見》

近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水利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農業(yè)農村部聯合印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節(jié)水產業(yè)的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钒岩怨?jié)水產品裝備制造、節(jié)水管理服務咨詢等為主要內容的節(jié)水產業(yè)作為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協同發(fā)力,推動節(jié)水產業(yè)市場供需兩端有效銜接,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和產品、服務有效供給,以節(jié)水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推動水資源節(jié)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xù)提升。

詳情點擊

四部門印發(fā)《國家人工智能產業(yè)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

近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fā)《國家人工智能產業(yè)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提出到2026年,我國標準與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的聯動水平持續(xù)提升,新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50項以上,引領人工智能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開展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的企業(yè)超過1000家,標準服務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成效更加凸顯。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0項以上,促進人工智能產業(yè)全球化發(fā)展。

詳情點擊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印發(fā)

近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fā)《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重點開展電力系統穩(wěn)定保障行動、大規(guī)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等9項專項行動。行動方案還提到,推動煤電機組深度調峰、快速爬坡等高效調節(jié)能力進一步提升;應用零碳或低碳燃料摻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煤電技術路線,促進煤電碳排放水平大幅下降。

詳情點擊

兩部門:實施能源重點領域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并印發(fā)《能源重點領域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堅持市場為主、統籌聯動,堅持先立后破、穩(wěn)步推進,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到2027年,能源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guī)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推動實施煤電機組節(jié)能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輸配電、風電、光伏、水電等領域實現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詳情點擊

工信部印發(fā)《關于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fā)展的通知》

9月11日,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官方政務新媒體賬號“工信微報”消息,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fā)《關于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fā)展的通知》,旨在提升移動物聯網行業(yè)供給水平、創(chuàng)新賦能能力和產業(yè)整體價值,加快推動移動物聯網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發(fā)展。

詳情點擊

工信部發(fā)文加快布局建設制造業(yè)中試平臺

9月14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加快布局建設制造業(yè)中試平臺的通知,通知指出,圍繞國家戰(zhàn)略與產業(yè)發(fā)展急需的關鍵領域,引導有條件的建設主體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建設模式、發(fā)展策略和舉措,“一類一策”推進中試平臺建設。

詳情點擊

 

—市場動態(tài)—

 

國常會核準五個新項目 共11臺核電機組

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江蘇徐圩一期工程等五個核電項目。會議強調,安全是核電發(fā)展的生命線,要不斷提升核電安全技術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加強全鏈條全領域安全監(jiān)管,確保核電安全萬無一失,促進行業(yè)長期健康發(fā)展。據了解,上述經國常會審議通過的五個核電項目分別為:中核集團所屬的江蘇徐圩一期工程,中國廣核集團所屬的山東招遠一期工程、廣東陸豐一期工程、浙江三澳二期工程,以及國家電投集團所屬的廣西白龍核電一期工程,共計11臺新核電機組。

詳情點擊

全球海拔最高光儲項目開工建設

近日,在西藏山南市乃東區(qū)亞堆鄉(xiāng),全球海拔最高的光儲項目—華電西藏才朋光儲項目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建設場址海拔在5046米至5228米區(qū)間,刷新了該項目一期工程場址最高海拔5100米的紀錄,成為全球海拔最高的在建光儲項目。此次開工建設的二期工程項目是西藏自治區(qū)2024年電力保障性項目和重點建設項目。項目裝機100兆瓦,擬安裝近17萬塊光伏組件,配置20兆瓦/80兆瓦時構網型儲能系統,可在夜間連續(xù)4個小時共輸出8萬千瓦時電能。

詳情點擊

全球首座移動式注熱平臺“熱采一號”出塢下水

9月24日,由新區(qū)企業(yè)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研發(fā)建造的全球首座移動式注熱平臺——“熱采一號”在山東威海出塢下水,標志著我國海上稠油熱采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規(guī)?;⒏咝Щ藙雍I铣碛唾Y源開拓新路徑、激活“新引擎”,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端穩(wěn)能源飯碗具有重要意義。

詳情點擊

“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建設完工

9月26日從中國海油獲悉,“深海一號”二期工程通過機械完工驗收,標志著國內首個深水高壓氣田開發(fā)項目建設完工,我國深水復雜油氣工程自主建設能力實現重大突破。“深海一號”二期是我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開發(fā)項目,區(qū)域最大作業(yè)水深近1000米,共部署12口開發(fā)井,新建1座重量超過1.4萬噸的綜合處理平臺,5條總長約250公里的海底管線及4條臍帶纜、1套水下生產系統等13項重點設施。

詳情點擊

世界首個630攝氏度火電機組開始設備安裝

近日,中國大唐鄆城煤電項目1號鍋爐最重要的承重部件——大板梁順利吊裝就位,標志著世界首臺630攝氏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fā)電機組正式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建成后將刷新世界火電機組二次再熱最高汽溫紀錄。該項目是十三五期間唯一立項批復的百萬千瓦級燃煤國家電力示范項目,以“再熱汽溫達 630攝氏度”和“發(fā)電熱效率突破50%”為示范點,發(fā)電熱效率將首次突破50%,是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燃煤發(fā)電機組,較常規(guī)百萬機組發(fā)電熱效率提高近兩個百分點,項目投產后年發(fā)電量100億千瓦時,節(jié)約標煤十萬余噸,減排二氧化碳26.7萬噸。

詳情點擊

我國首臺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氣輪機下線

7月4日,我國首臺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氣輪機——“G15”在四川德陽總裝下線,為我國加快形成自主燃機譜系和優(yōu)化能源結構提供了支撐。這臺自主研制的15兆瓦重型燃氣輪機熱效率達35%。相較于同功率的火力發(fā)電機組,一年可減少碳排放超過15萬噸,聯合循環(huán)一小時的發(fā)電量超過2.2萬千瓦時,可以滿足2500個家庭1天的用電需求。

詳情點擊

全球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啟航出海

8月11日,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正式踏上“上班路”——從廣州南沙啟航,前往廣東陽江明陽青洲四海上風電場。“明陽天成號”由明陽集團自主研制,兩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搭載兩臺8.3兆瓦海上風機,總容量達到16.6兆瓦,可應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廣泛海域。其葉輪最高處達219米,空中最大寬度約為369米。整體拖航設計吃水5.5米,平臺排水總量約1.2萬噸,到達現場壓載至作業(yè)工況下平臺排水總量約1.5萬噸。

詳情點擊

全球首套海上高溫煙氣余熱發(fā)電裝置完成交付

8月13日,全球首套5MW級海上高溫煙氣余熱發(fā)電裝置在天津完成測試,即將在文昌9-7油田開發(fā)項目中示范應用。該余熱發(fā)電裝置利用電站運行產生的高溫煙氣余熱作為熱源,裝置中循環(huán)流動的有機介質推動膨脹機發(fā)電,可直接將廢棄的熱能變?yōu)榍鍧嵉碾娔堋O噍^于傳統煙氣的燃燒排放,加裝了高溫煙氣余熱發(fā)電裝置的電站余熱利用潛力將提升至60%-70%,能量品質顯著提高。

詳情點擊

我國建造最大國際海洋油氣平臺完工交付

8月12日獲悉,由中國海油旗下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Marjan(簡稱沙特阿美馬贊)油氣集輸平臺當天在山東青島完工交付,這是由中國對外交付的重量最大、集輸能力最強的國際海洋油氣平臺。本次完工交付的馬贊平臺是一座8腿海洋油氣集輸平臺,主要負責將開采出的海洋油氣匯集并輸送到陸地進行處理,每年可以匯集輸送原油2400萬噸、伴生氣74億方,是世界上原油集輸能力最強的海洋平臺之一。

詳情點擊

國內首臺變速抽水蓄能機組投產發(fā)電

內首臺大型交流勵磁變速抽水蓄能機組——國網新源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12號機組順利完成15天試運行,于8月11日正式投產發(fā)電。據了解,相比于傳統定速機組,變速機組在設備上的不同主要體現在發(fā)電機轉子及勵磁裝置。交流勵磁裝置是變速機組實現可變速的關鍵核心設備。變速機組采用交流勵磁裝置,解決了傳統直流勵磁抽蓄機組并網后轉速恒定,抽水工況負荷無法調整的難題,從而更加靈活響應電網儲能需求。

詳情點擊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萬噸級海洋油氣平臺完成海上安裝

7月17日,中國海油發(fā)布消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總重約3萬噸的西江30-2B平臺,在珠江口盆地水深近百米的西江油田安裝就位,標志著我國海洋油氣裝備自主建造安裝能力取得重要突破。西江30-2B平臺應用多項數字化工藝,搭載智能生產運維系統“臺風生產模式”“區(qū)域電力組網”等模塊,可實現原油生產、設備維保、安全管理等多個場景的智能化。

詳情點擊

中國首個全綠電供應虛擬電廠正式投運

7月18日,中國國內首個全綠電供應虛擬電廠項目已在浙江寧波東方電纜園區(qū)正式投入運行。據了解,項目實現了工業(yè)園區(qū)可溯源全綠電供應,通過光伏、儲能、充電樁、工業(yè)負荷協同運行,可實現多種電源參考實時經濟性智能切換。該項目也是國內首個可溯源綠電供應虛擬電廠項目,在園區(qū)內建設分布式光伏12.012兆瓦,并配備5兆瓦/11.2兆瓦時儲能系統,以及2臺120千瓦雙槍直流分布式充電樁和10臺14千瓦雙槍交流充電樁。通過整合光伏、儲能、充電樁等靈活性資源,可解決園區(qū)80%的日常用電需求,剩余20%電量缺口通過購買中廣核浙江涂茨海上風電場綠電補充。

詳情點擊

全球首個“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電站進入調試階段

7月15日,從三峽集團獲悉,全球首個“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電站主體工程已進入調試階段,力爭今年底投產發(fā)電。該光熱儲能電站位于甘肅瓜州,設置兩個相鄰吸熱塔,共用一臺汽輪發(fā)電機,塔下安裝了近3萬塊的定日鏡,采光面積達80萬平方米,電站利用這些跟蹤太陽轉動的鏡子,把太陽光聚集到吸熱塔中加熱熔鹽,從而帶動汽輪機發(fā)電。

詳情點擊

香港首輛氫能大巴首次載客運行

7月14日下午1時20分,香港首輛氫能雙層大巴首次以170路車的線路接載乘客,從位于香港島的華富(中)啟程,途經三條隧道,包括香港仔隧道、海底隧道及獅子山隧道后,抵達位于九龍半島的新界沙田站。該線路也是香港唯一能同時通過三條收費隧道的專營巴士路線。

詳情點擊

海陽核電3號機組首臺蒸汽發(fā)生器吊裝就位

7月1日13時35分,海陽核電3號機組核島首臺蒸汽發(fā)生器順利吊裝就位。蒸汽發(fā)生器的吊裝就位,為核島反應堆主回路的貫通和反應堆廠房的封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蒸汽發(fā)生器是核電機組一、二回路的樞紐,將堆芯產生的熱量轉換為蒸汽,通過主蒸汽管道輸送到常規(guī)島,推動汽輪機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每臺機組包含兩臺蒸汽發(fā)生器,單臺直徑約5.6米,長度約24.3米,凈重約667噸,是核島反應堆主回路中單體最重、體積最大的主設備。

詳情點擊

閩東地區(qū)管道天然氣實現“零的突破”

8月16日,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海西天然氣管網長樂至福鼎段進氣投產,實現閩東地區(qū)管道天然氣“零的突破”,進一步擴大福建省管道天然氣覆蓋范圍。海西天然氣管網長樂至福鼎段起于福州市長樂營前分輸站,終至寧德市福鼎末站,途經福州市、寧德市8個區(qū)縣。線路全長249.82公里。這條設計壓力為7.5兆帕的管網,沿線配備了8座分輸站和7座閥室,年輸氣能力超過13億立方米。

詳情點擊

甘肅已核準最大抽水蓄能電站上下庫開工

8月20日,由西北院勘測設計的甘肅已核準最大抽水蓄能電站——甘肅黃龍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下庫土建及金屬結構安裝工程開工儀式在項目現場舉行,標志著黃龍抽水蓄能電站正式進入主體工程全面建設新階段。甘肅黃龍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是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年)》“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之一,位于甘肅省天水市境內。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100兆瓦,安裝6臺單機容量350兆瓦的立軸單級單轉速混流可逆式蓄能機組。

詳情點擊

漳州核電4號機組核島開工

9月27日,“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再傳捷報,中核集團漳州核電二期工程4號機組澆灌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標志著漳州核電二期工程建設全面鋪開。據介紹,漳州核電二期工程1號機組預計2024年內投產發(fā)電,2號機組正全面推進冷試前相關工作,3號機組今年2月22日開工建設,5、6號機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詳情點擊

新疆格羅夫木壘氫儲能調峰電站及風光氫儲車一體化項目開工

9月25日,格羅夫木壘200MW/1600MW.h氫儲能調峰電站及風光氫儲車一體化項目開工。該項目于2024年9月啟動規(guī)劃建設,總投資105.85億元,內容涵蓋建設相應的儲氫設施,配套建設約8.8萬標方/小時的電解水制氫裝置及配套設施;規(guī)劃建設6座日加氫能力5噸的加氫綜合能源站和600臺氫能重卡的采購和運營。

詳情點擊

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

9月25日,煙臺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始陸續(xù)投產,這是山東省迄今單體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工業(yè)項目,也是山東省傾力打造的新舊動能轉換標志性工程。據悉,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總投資1168億元,主要建設2000萬噸/年煉油、300萬噸/年乙烯、300萬噸/年混二甲苯等生產裝置及公用工程。

詳情點擊

華南地區(qū)最大天然氣儲運基地全面建成

8月30日,中國海油發(fā)布消息稱,中國海油金灣“綠能港”二期項目建造完工。這標志著華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天然氣儲運基地全面建成。該項目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是全球單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罐群。二期項目的5座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是粵港澳大灣區(qū)首次建設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群,全部采用中國海油自主技術設計建造,其中12項技術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詳情點擊

中集安瑞科與鞍鋼股份首個焦爐氣制氫聯產LNG項目順利投產

9月26日,鞍鋼中集(營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焦爐氣制氫聯產LNG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總占地面積11.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6.38億元,項目投產后,每年還能預計減排47萬噸二氧化碳,174噸二氧化硫,及1344噸氮氧化物。

詳情點擊

惠州LNG接收站項目二期工程獲核準批復

月24日,廣東省發(fā)改委發(fā)布關于惠州LNG接收站項目二期工程核準的批復,該項目業(yè)主為廣東惠州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為廣東能源集團天然氣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項目建設地點為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海鎮(zhèn),在已建的惠州LNG接收站一期廠區(qū)內實施擴建。主要新增3座27萬立方米全容LNG儲罐及配套設施,最大處理能力增加至745萬噸/年。

詳情點擊

中廣核太平嶺核電站1號機組熱試完成

9月15日10時00分,中廣核太平嶺核電站1號機組完成一回路排水,標志著機組熱態(tài)性能試驗圓滿結束,向著高質量投產目標再進一程,為后續(xù)裝料、并網發(fā)電等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國家首個生態(tài)核電建設示范項目,中廣核太平嶺核電在前序項目基礎上,進行了主參數優(yōu)化、安全殼內置換料水箱布置優(yōu)化、蒸汽發(fā)生器自主設計等數十項調整和優(yōu)化,并首次開展蒸汽發(fā)生器、汽輪機控制系統平臺、穩(wěn)壓器噴淋閥、主蒸汽安全閥等重大設備的國產化應用,為中廣核“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積累了關鍵的技術指標和工程經驗。

詳情點擊

中國化學中標綠氫制綠色甲醇項目

近日,中國化學所屬十四公司中標西南化工研究院金風綠能綠氫制5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一期25萬噸)甲醇裝置建安工程。該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綠色甲醇項目,也是全國首個應用大規(guī)模風電綠甲醇項目。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建設內容主要為:生物質發(fā)電裝置、綠色甲醇合成裝置等主要生產線及配套公輔工程。作為規(guī)劃總產能超過兩千萬噸的綠色甲醇和SAF項目,項目創(chuàng)新應用風—氫—儲—生物質多能協同耦合技術,實現大規(guī)模風電等波動性能源的高效利用,打通了可再生能源與綠色燃料的耦合工藝,開辟了新能源制氫向化工行業(yè)的發(fā)展通道。

詳情點擊

中國能建125套制氫設備集中采購招標

8月29日,中國能建發(fā)布2024年度制氫設備集中采購項目招標公告,本次招標為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股份公司所屬企業(yè)投資或承建項目所需制氫設備采購,預估總量為125套。

詳情點擊

南方電網公司投資1953億元推進電網設備大規(guī)模更新

近日獲悉,南方電網公司正全面推進電網設備大規(guī)模更新,預計2024年至2027年,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投資規(guī)模將達到1953億元。其中,2024年年中將增加投資40億元,全年投資規(guī)模達到404億元,力爭到2027年實現電網設備更新投資規(guī)模較2023年增長52%。

詳情點擊

中國石油首個咸水層CCS試注項目啟動

7月12日上午,中國石油首個咸水層CCS試注項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區(qū)金鳳7x井場正式啟動。咸水層CCS是實現二氧化碳規(guī)模埋存的有效途徑。研究表明,咸水層封存潛力巨大,對實現碳減排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石油南方油田持續(xù)攻關咸水層CCS技術,在海南省“揭榜掛帥”重點研發(fā)專項和中國石油“基礎前瞻”科技專項的支持下,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詳情點擊

中國能建在新疆簽約氫能項目

近日,中國能建中電工程宣布與新疆克拉瑪依市成功簽約風光制氫制綠色航煤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預計高達72億元,預計建設完成后將每年直接實現高達120萬噸的驚人的碳減排量。包括建設年產10萬噸綠色航煤項目、年產1萬噸綠氫項目以及1GW風光新能源項目。

詳情點擊

福建省首個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開工

7月10日,福建省首個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古田溪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舉行開工動員大會,標志著工程項目建設正式拉開序幕。電站位于寧德市古田縣境內,距古田縣、寧德市、福州市直線距離分別為5km、80km、70km。上水庫利用已建的古田溪一級電站水庫;下水庫利用已建的古田溪二級電站水庫。電站裝機容量250MW,額定水頭119m。電站建成后,預計年平均發(fā)電量2.5億千瓦時,可節(jié)約標煤量7.56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0.7萬噸。

詳情點擊

廣西防城港白龍核電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啟動

廣西防城港白龍核電項目一期工程建設9月11日啟動,項目采用中國自主設計、國產化的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單臺機組容量125萬千瓦,預計將于2030年建成投產。白龍核電項目位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島的最南端,規(guī)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裝機862萬千瓦,總投資約為1200億元人民幣。

詳情點擊

總投資 287 億元!60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中標

近日,陜西化建成功中標新疆其亞新材料有限公司600萬噸/年煤基甲醇項目,合同金額 10億元。項目位于準東煤電煤化工基地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將軍廟產業(yè)園,項目總占地面積 4500 余畝,總投資 287 億元,年轉化煤炭量 1200 萬噸,項目計劃 29個月 建設投產。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空分裝置、氣化裝置、凈化裝置、甲醇裝置、硫回收裝置、電解水制氫裝置共六套裝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輔助工程、儲運設施等。

詳情點擊

新疆若羌抽水蓄能電站供水系統及自流排水洞工程開工建設

近日,新疆若羌抽水蓄能電站供水系統及自流排水洞工程舉行開工儀式。此次開工的新疆若羌抽水蓄能電站供水系統工程,計劃總工期28個月。主要包括取水泵站、一級蓄水池、供水管線隧洞、給水處理站及站點至下水庫輸水管路等工作。

詳情點擊

又新簽6艘!我國承建卡塔爾LNG“百船計劃”

9月10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船舶工業(yè)貿易有限公司與卡塔爾能源液化天然氣公司,在滬東中華長興島東部廠區(qū)隆重舉行儀式,慶賀“卡塔爾百船建造計劃——卡塔爾北部氣田擴能船舶購置項目”17.4萬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首船“雷克斯·蒂勒森”號、2號船“烏姆·古瓦伊琳娜”號的命名。9日,上述三家企業(yè)又新簽了6艘全球最大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訂單,至此,三方已累計簽訂24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LNG船、12艘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以載氣量計,位居全球各船廠之首。

詳情點擊

中石化簽約哈薩克斯坦大型化工裝置開發(fā)合同

近日,由中石化和西班牙Tecnicas Reunidas(TR公司)組建的合資企業(yè)獲得了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領導的財團授予的大型裂解裝置開發(fā)合同。該裝置總投資額達23億歐元,其中中石化和西班牙TR公司各承擔50%。

詳情點擊

中集來福士簽訂1+1艘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FLNG)EPC訂單

9月17日,中集集團旗下中集來福士與全球領先的FLNG運營巨頭Golar LNG簽訂1+1艘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FLNG)EPC訂單。這是中集首制FLNG項目,標志著中集在高端海洋制造領域的重大突破,并彰顯其積極響應“3060”雙碳目標,推動綠色發(fā)展的決心。該項目旨在將Golar LNG一艘現有148500立方米LNG船“Fuji”號(建于2004年)改裝為FLNG。其中EPC合同總價值約為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3.24億元),而FLNG改裝項目總預算為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5.71億元),包括船舶改裝、船廠監(jiān)理、備件、船員、培訓、應急費用、初始燃料供應以及將FLNG運送至運營地點的航程相關費用,但不包括融資費用。

詳情點擊

中油工程建設中標阿聯酋西東管線項目

8月31日,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CPECC)收到阿聯酋西東管線(WEP)項目2、3標段授標函。這是自阿布扎比原油管線項目成功交付12年來,CPECC在中東高端市場大口徑長輸管道業(yè)務領域獲得的又一里程碑項目。項目業(yè)主為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陸上公司(ADNOC Onshore),項目規(guī)劃兩種原油運營模式,分別為7500萬噸/年和4000萬噸/年,用于輸送3種類型的海上原油。

詳情點擊

國家電網巴西電力簽約綠氫項目

8月22日中國國家電網巴西電力CPFL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巴電CPFL公司)與巴西米祖水泥制造公司在巴西東北部北里奧格蘭德州納塔爾市舉行綠氫科技項目簽約儀式,為當地能源轉型注入新動力。根據簽約內容,雙方將聯合投資建設包括氫能制取、儲運、應用在內的全鏈條1兆瓦綠色制氫站,并就氫電耦合關鍵技術等開展合作。

詳情點擊

中材節(jié)能簽署加納GECS 5*22MW余熱發(fā)電EP合同

近日,中材節(jié)能與GENSER ENERGY COTE D'IVOIRE SA簽署了加納GECS 5*22MW余熱發(fā)電EP合同,總金額為45,870,825歐元。該項目位于加納西北部四個自備電站現場,包括設計、設備供貨、調試及性能考核等內容。

詳情點擊

上海電氣中標沙特兩項目主機空冷訂單

近日,上海電氣斯必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標沙特阿拉伯Taiba和Qassim兩個燃氣聯合循環(huán)電站項目四個標段空冷產品,合同總額超十億元人民幣。兩電站各規(guī)劃1800兆瓦發(fā)電能力,計劃2027年完成建設,該項目是W型空冷技術在全球大型發(fā)電項目上的首次應用。

詳情點擊

中國海油宣布在南海超深水超淺層探獲千億方大氣田

8月7日,中國海油對外宣布,在海南島東南海域發(fā)現的陵水36-1氣田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1000億立方米,為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型氣田。至此,中國海油在南海北部鶯歌海、瓊東南、珠江口三個盆地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南海萬億大氣區(qū)”建設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yōu)化我國能源供給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詳情點擊

老撾政府與中廣核簽署清潔能源基地項目開發(fā)協議

老撾政府與中廣核能源科技(老撾)有限公司8月8日在萬象簽署老撾北部互聯互通清潔能源基地二期風光項目光伏板塊開發(fā)協議。老撾北部互聯互通清潔能源基地項目橫跨老撾烏多姆賽、豐沙里、瑯南塔三省,將建設風光水儲等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一期烏多姆賽省1000MW光伏項目基礎上,共同開發(fā)二期瑯南塔省580MW及烏多姆賽省420MW光伏項目。

詳情點擊

中國能建國際集團簽約伊拉克首個大型光伏項目

當地時間8月7日,中國能建國際集團與法國道達爾能源在迪拜簽署伊拉克拉塔維1GW光伏項目EPC合同。該項目是伊拉克政府光伏建設規(guī)劃中的首個大型項目,項目位于伊拉克南部巴士拉省,距巴士拉市約70公里,工程內容包括光伏電站場區(qū)和132千伏升壓站的設計、采購、施工及調試,交流側容量為1GW。建成后預計年發(fā)電量29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38.5萬噸。

詳情點擊

中國企業(yè)斬獲首個千米級國際深水油氣總承包工程

7月18日獲悉,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油工程)中標緬甸SHWE氣田4期開發(fā)工程EPCIC(設計、采辦、建造、安裝、調試)總包項目,這是中國企業(yè)首次斬獲千米級國際深水油氣工程總包項目。項目產出的天然氣將通過中緬天然氣管道輸送到中國,對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詳情點擊

沙特阿美250億美元擴建天然氣田和管道

近日,沙特阿美宣布,已簽署價值超過250億美元的合同,用于Jafurah氣田擴建第二階段工程和主要天然氣網絡擴建第三階段工程。與Jafurah氣田第二階段擴建相關的共有16份合同,總價值約124億美元。內容將涉及天然氣壓縮設施和相關管道的建設,Jafurah天然氣廠的擴建,包括天然氣處理機組的建設,以及公用事業(yè)、硫磺和出口設施的建設。還包括在朱拜爾建造阿美石油公司新的Riyas Natural Gas Liquids (NGL) 分餾設施,涉及NGL分離裝置、公用事業(yè)、儲存和出口設施,以處理從Jafurah接收的NGL。

詳情點擊

哈薩克斯坦最大清潔能源電站正式開工建設

哈薩克斯坦當地時間7月1日10點16分,由山東電建一公司作為聯合體實際牽頭方,與中國電建集團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集團國際合作有限公司EPC總承包建設的哈薩克斯坦最大清潔能源電站——哈薩克斯坦CHP2燃氣電站EPC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詳情點擊

 

—國際視野—

 

聯合國秘書長:全球變暖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帶來數萬億美元損失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8月27日,在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舉辦的第5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fā)表了關于海平面上升的技術簡報。古特雷斯警告說,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這一危機“很快就會擴大到幾乎難以想象的規(guī)模”。

詳情點擊

國際能源署(IEA)發(fā)布《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報告》

國際能源署(IEA)發(fā)布《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報告》,《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報告》的核心觀點之一在于能源投資的結構性調整。報告顯示,盡管全球電力部門的投資在2023年實現了15%的增長,達到1.3萬億美元的新高,但這一增長勢頭預計將在2024年放緩。這一變化主要歸因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持續(xù)下降以及化石燃料投資的減少。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清潔能源投資在全球范圍內顯著增長,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EMDE)之外的中國,展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

詳情點擊

IMF: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主要引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16日發(fā)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5%。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表示,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主要引擎。更新內容指出,今年年初,全球經濟活動和世界貿易有所鞏固。亞洲地區(qū)出口增長,特別是這一地區(qū)在技術領域的強勁表現,為貿易增長提供了動力。根據IMF最新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3.2%不變,2024年和2025年全球貿易量將分別增長3.1%和3.4%,增速均比4月份的預測提升0.1個百分點。

詳情點擊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連續(xù)四年上調核電發(fā)展預測值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2024年9月16日至20日在維也納組織召開第68屆國際原子機構大會,并在大會首日發(fā)布2023年版年度報告《直至2050年能源、電力和核電預測》。這是該系列的第44版預測報告,對全球核電未來發(fā)展作出低值和高值兩種情景的預測,并連續(xù)第四年上調了預測值。

詳情點擊

國際能源署下調2024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測

國際能源署(IEA) 9月12日發(fā)布報告表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將低于之前的預期,這支持了其關于本十年消費量將走向平緩期的觀點。國際能源署在月度報告中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90萬桶/日,較之前的預測下降7萬桶/日,降幅7.2%,處于行業(yè)預期范圍的低點。

詳情點擊

歐盟委員會敦促成員努力實現2030年能源目標

歐盟委員會9月11日發(fā)布報告,敦促歐盟成員國盡快提交《國家能源和氣候計劃》,同時加緊區(qū)域協調,解決瓶頸問題,努力實現歐盟2030年節(jié)能減排目標。報告指出,應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協調,以及市場一體化和聯合行動,以應對新挑戰(zhàn),包括能源貧困的增加、與其他全球競爭對手相比的能源價格差異以及新的關鍵依賴風險。報告呼吁與工業(yè)界建立伙伴關系,以加速凈零技術的發(fā)展并加強歐盟的制造業(yè)基礎。

詳情點擊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于8月1日正式生效。該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監(jiān)管人工智能的法規(guī)。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正在制定人工智能管制規(guī)則,歐盟新規(guī)則可能為后來者提供重要借鑒。歐盟介紹,制定《人工智能法案》的目的在于,在維護民主、人權和法治的同時,推動普及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根據使用方法而非技術本身造成的影響風險進行分類。

詳情點擊

歐佩克發(fā)布2024年世界石油展望

歐佩克在巴西發(fā)布《2024年世界石油展望》,上調了對全球中長期石油需求的預測,理由是印度、非洲和中東地區(qū)的增長引領,以及向電動汽車和更清潔燃料的轉變放緩。歐佩克認為,石油需求增長的時間比英國石油公司和國際能源署(IEA)等其他預測機構更長,后者認為石油使用量將在本十年見頂。為了支持這一觀點,歐佩克表示,預計“雄心勃勃的”清潔能源目標將進一步推遲,并提到了幾家全球汽車制造商縮減電氣化目標的計劃。

詳情點擊

歐盟可再生電力比例已達45%,核電23%

根據歐盟統計局發(fā)布的報告,2023年歐盟國家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量為121萬吉瓦時,與2022年相比增長了12.4%。這樣,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所有電力生產的44.7%。

根據該報告,化石燃料發(fā)電量比前一年減少了19.7%,貢獻了88萬吉瓦時,占總發(fā)電量的32.5%。核電的發(fā)電量為62萬吉瓦時,占歐盟發(fā)電量的22.8%,增長了1.2%。

詳情點擊

美國通過“核電復興”法案

近日,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投票通過了《ADVANCE法案》,為大規(guī)模新建核電站、推進新型核電技術商業(yè)化鋪平道路。由于美眾議院此前已經投票通過了這個被稱為“核電復興”法案的提案,目前,該法案只待美國總統簽字即可正式生效。

詳情點擊

德國撥款46億歐元支持23個氫生產、儲存和運輸項目

7月15日,根據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計劃,德國為23個綠色氫項目簽署了46億歐元的資金。這些項目涵蓋高達1.4GW的氫氣生產能力,370GWh的氫氣儲存,2000公里的管道和使用液態(tài)有機氫載體(LOHC)每年運輸1800噸氫氣。

澳大利亞發(fā)布新的國家氫能戰(zhàn)略

根據9月13日發(fā)布的更新《國家氫能戰(zhàn)略》,澳政府將在未來十年內提供約80億澳元(約380億人民幣)的激勵措施,預計將釋放500億澳元的私人投資。到203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氫氣年產量將至少達到50萬噸,出口量至少達到20萬噸。

詳情點擊

法國簽署太陽能熱和地熱聯合路線圖

法國地熱專業(yè)人員協會(AFPG)和可再生太陽能聯盟(Enerplan),分別代表法國地熱和太陽能行業(yè)的組織,簽署了一份聯合路線圖,以促進太陽能熱和地熱能相結合的互補解決方案的結合和部署(ST-Geo)。

詳情點擊

美將斥資73億美元用于農村清潔能源項目

9月5日,美國拜登政府表示,美國將從 2022 年的《通脹削減法案》中撥款 73 億美元資助由農村電力合作社主導的清潔能源項目。白宮表示,這 16 個獲得資助的項目將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美國農村地區(qū)的能源可靠性,因為農村地區(qū)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能源費用。

詳情點擊

印度公布綠色氫認證計劃草案

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MNRE)9月6日公布了一項綠色氫認證計劃草案,該計劃將允許生產商證明其產品在印度符合綠色氫標準,從而獲得國家補貼和其他監(jiān)管支持。印度綠色氫認證計劃(GHCI)現已公開咨詢至11月4日,該計劃還概述了計算排放強度的方法,其中包括使用電網電力的排放強度。

詳情點擊

韓政府推進制定支持核電產業(yè)發(fā)展相關法案據韓國

《每日經濟》9月1日報道,韓國產業(yè)通商資源部1日透露,最早將于本月中旬向國會提交支持核電產業(yè)發(fā)展相關法案,以中長期發(fā)展為目標,對小型模塊核電站(SMR)的研發(fā)、人力等給予支援,保障核電產業(yè)發(fā)展不受政權更迭影響。為此,韓國政府計劃設立相關審議委員會和專項基金等。此外,今年年末還將制定《2050中長期核電發(fā)展藍圖》,進一步促進核電產業(yè)出口。

詳情點擊

美國能源部為18個州創(chuàng)新輸電和儲能項目撥款22億美元

美國能源部8月6日向 18 個州的 8 個輸電項目撥款 22 億美元,這些項目可將電網容量擴大約 13 吉瓦。這些項目包括約 600 英里的新建輸電線路和 400 英里的改建線路,以及電網增強技術、長時儲能、太陽能和微電網。這些資助資金來自美國能源部的電網彈性和創(chuàng)新伙伴關系計劃(GRIP);項目贊助商將提供約 78 億美元的配套資金。

詳情點擊

德國推動“南部氫能走廊”開發(fā)建設

近日,德國政府宣布將推動“南部氫能走廊”開發(fā)建設,這是目前歐洲規(guī)劃建設的5條大型“氫能走廊”項目之一。根據規(guī)劃,德國將通過專用管道,將在北非地區(qū)通過風能或太陽能生產的氫能經由意大利和奧地利輸送至德國南部,以滿足當地對氫能日益增長的需求。今年6月,德國政府還正式通過《氫能加速法案》,旨在加快氫能基礎設施、進口及生產設施的建設步伐。

詳情點擊

波蘭政府擬為首座核電廠提供155億美元支持

8月19日,波蘭政府能源基礎設施戰(zhàn)略顧問Maciej Bando表示,波蘭擬向該國首座核電廠建設項目的投資商提供600億茲羅提(約合155億美元)的政府支持。Bando強調,此舉旨在向Lubiatowo-Kopalino地區(qū)的核電項目提供融資。根據擬議法案,投資商PEJ公司在2025~2030年間將獲得這筆資金支持。該公司由波蘭財政部獨資。該筆資金可能以國家預算或證券轉讓的形式提供。

詳情點擊

丹麥啟動最大的海上風電招標程序

丹麥能源署啟動了丹麥最大的海上風電招標程序,標志著丹麥向綠色轉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一雄心勃勃的舉措旨在到2030年建立至少6GW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并有可能在包括超額建設在內的情況下將丹麥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提高到10GW以上。招標程序分為四個關鍵區(qū)域的六個地點:北海 I 區(qū)(North Sea I)、卡特加特海峽(the Kattegat)、克里格斯弗拉克 II 區(qū)(Kriegers Flak II)和黑瑟勒(Hesselø)。

詳情點擊

美國能源部批準在加州投資126億美元建設氫能中心

美國能源部(DOE)宣布正式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26億美元協議,將在加州建設一個氫能源中心。加州的這個中心被稱為ARCHES,是全國選定的第一個與能源部正式簽署協議的中心。這項價值126億美元的協議包括通過《兩黨基礎設施法》(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提供的至多12億美元聯邦資金。

詳情點擊

  • 電話:010-88393520
  • 傳真:010-88393529
  •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車公莊大街五棟大樓B2-5層
  • 電子郵件:chenxi@cgmia.org.cn
  • 微信公眾號

  • 微信視頻號

Copyright ? 2019-2020 版權所有:中國通用機械工業(yè)協會      備案號:京ICP備05039447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8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