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化工報
安迅思近日指出,對乙烯生產利潤周期的分析顯示,今年全球乙烯生產商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一方面全球新建乙烯產能仍將大量投產。在需求疲軟的情況下產能過剩將更加嚴重;另一方面需求的疲軟將使一些新建項目計劃被迫推遲或取消,也將迫使全球現(xiàn)有乙烯產能進行合理化的調整。
在疫情暴發(fā)之前,全球化工業(yè)就已經承受了很大的乙烯產能過剩壓力。隨著新一波乙烯產能的投入使用,2019年,全球多家化工公司發(fā)布盈利預警。而從現(xiàn)在到2021年,大量新建乙烯產能將投產,這進一步加強了乙烯產能壓力。再加上全球經濟從第二季度起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fā)帶來的重創(chuàng),全球乙烯市場供需失衡惡化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大。這很可能導致那些尚未作出最終投資決定的新建乙烯項目延期或取消。此外,那些比較老舊的、規(guī)模較小的和成本較高的乙烯生產裝置被迫關閉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公司盈利紛紛預警
盡管直到3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才真正對歐洲和美國造成嚴重影響,但其影響加上第一季度化工企業(yè)盈利的普遍放緩,已經令人震驚。
今年第一季度,歐洲許多大型化工企業(yè)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出現(xiàn)了兩位數(shù)的下降。例如,德國巴斯夫公司一季度的EBITDA下降了12%,至24億歐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難以量化的沖擊,使巴斯夫公司放棄了全年的利潤預測,也增加了該公司第二季度陷入虧損的可能性。對巴斯夫公司業(yè)績影響最大的是汽車行業(yè)需求。汽車行業(yè)是巴斯夫最大的客戶,包括汽車生產所需的材料、工業(yè)解決方案和涂料等。巴斯夫稱,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車產量下降了24%,而2019年全年下降了5.6%。由于美國和歐洲最嚴格的封鎖期從3月持續(xù)到6月或7月,因此第二季度的業(yè)績可能會更加艱難。
一季度,美國陶氏化學的利潤同比下降了39.8%,至4.39億美元。由于原油價格低廉,拖累了碳氫化合物、聚氨酯和建筑化學品的收入,銷售額下降了10.9%。陶氏化學表示,今年將從資本支出中削減7.5億美元,并將運營支出削減3.5億美元。杜邦公布第一季度盈利同比下降了10.4%,銷售收入同比下降3.6%。雖然該公司將特衛(wèi)強防護服的產量提高了55%,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打擊了用于汽車行業(yè)的材料等業(yè)務。
產能不斷增加
6月10日,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表示,如果沒有出現(xiàn)第二波疫情,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下降6%,失業(yè)率將從2019年的5.4%攀升至今年的9.2%。今年全球化學品需求出現(xiàn)負增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化工企業(yè)仍在繼續(xù)擴張。
安迅思高級分析師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指出,從2019年到2020年,化工企業(yè)的利潤率已經大幅下滑,尤其是在歐洲。即使沒有暴發(fā)疫情,今年對于化工企業(yè)來說也是相當艱難的一年。
從2017年到現(xiàn)在,美國每年新增1100萬噸乙烯產能。未來幾年,美國每年仍將新增400萬噸的乙烯產能,因為一些項目已經在建設之中,當然也有一些項目已經被推遲。從2019年到2021年,中國將有超過1000萬噸/年的新建乙烯產能陸續(xù)投產。威爾遜表示:“今年以來,雖然我們已經在談論有必要進行乙烯產能的合理化調整,但我們仍看到有大量新建乙烯產能在投產。”
重整不可避免
威爾遜認為,有必要取消一些新建乙烯項目的計劃,并對現(xiàn)有乙烯生產設施進行合理化調整,但隨著美國乙烷原料優(yōu)勢的減弱(全球原油價格大幅下挫,導致石腦油價格也隨之下跌,乙烷基乙烯裝置與石腦油基乙烯裝置的成本差距大幅縮小),全球處于競爭劣勢的乙烯生產裝置所處的位置就不那么明顯。之前,美國乙烷原料成本具有顯著優(yōu)勢時,歐洲和亞洲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乙烯生產裝置明顯處于不利地位。今年1月,與東北亞石腦油基乙烯裝置相比,美國乙烷基乙烯裝置的生產成本優(yōu)勢約為每噸乙烯750美元,而如今僅為每噸150美元。
威爾遜指出:“我們關注的是乙烯生產裝置的固定和可變成本、進入市場的位置,以及它們的一體化程度,另外一個大的因素是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因素。”
安迅思亞洲高級顧問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表示:“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計劃的最后一年,那些還未實現(xiàn)計劃目標的公司可能將加大力度促使目標完成,因此會有很多產能趕在今年年底之前建成投產。”